|
【★】利辛县张村镇李集小学 |
|
南财红山暑期李集小学公益支教团队
当绿皮火车缓缓驶往另一个终点,我们的支教旅程也慢慢地步入起点。一行十五人,拖着八小时奔波的劳累,从大城市进入小乡村,从高楼林立退化成平房瓦砾,暑期刚刚开始,支教十日的挑战就已经开启。
道路还是坑洼,方言依旧不熟悉,公交车的颠簸已经冲淡了来时的兴奋,车窗外的拖拉机、货车的声响吵得让人连忘记疲倦都做不到
“诶,没想到支教还没开始就已经这么累了!”抱怨,只是对前路的不确定,嘴上说着,却还是在为李集小学的孩子们备着课。
“要帮我照顾好学弟喔!”上届来支教的学长的关心在路上已经被传递得一清二楚,疲累中,一个个短信、电话,寄托着深深的敬佩与担心。
当天,草草地解决了午饭,在办公室里倒头就睡,还没有仔细地看看学校,只记得办公室里油腻灰暗的电扇吱嘎吱嘎地响着。醒来,打扫到了深夜,简单地铺上泡沫,一层席子,五个男生就在办公室里住了下来,一夜从生疏到熟悉,似乎也不是多难得事情,一晚的时间好像不够用,互相的认识,给还未开始的课程带来了些许乐趣。
“穿着干干净净来上学,一到晚上都变成了泥娃娃.”教室还是水泥地,上课时,随便的走动都能扬起一片尘土,课间,互相的追逐打闹,泥尘更是纷杂,校内工地上的泥沙也是孩子们认为的玩具,泥土、沙子、粉笔灰,艰苦的教学环境不仅仅让孩子们变成了泥娃娃,也让老师们变成了泥菩萨。
“在哪洗澡呢”女生的问题总是细心而又重要,一天与粉尘的斗争,洗个热水澡也是必要的,校长顿了顿,“那女生在食堂洗一下吧,会有热水”,男生因为人少,就借用了学校旁居民的浴室。“好冷!”“食堂没有热水,我们都洗的冷水澡!”
第三天,才知道,食堂的热水要用一个装着碳的炉子来烧。受了冻的女生还是坚持着就着米汤吃完了白面馒头的早餐,早早地就去教室点了名,第四天的教学活动刚刚开始。
七月九号,天气不是那么炎热,教室里却火热非常,小游戏的哄闹显得格外温馨。小乡村,或许没有舒适的空调,或许没有先进的多媒体,只是简单的几张椅子,几颗玻璃珠子,一个下午的愉快时光就过去了。
团圆似乎对于在这的小孩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,包饺子的活动只是让孩子们有了一次自己动手的机会。支教将半,一顿饺子,隐藏了自己的期望,草草几口,然后转目回顾,笑脸依旧,笑声依旧,不知道分别,也许也不知道伤心。
至于说支教最大的活动,临走当日的文艺汇演才是正题。准备了一周,每天拿出时间来排练,孩子们的认真超过了我们的想象。高温,无荫,挥洒的汗水让人看了心疼,没有空调,回到教室后只能靠风力有限的老电扇吹干。
文艺汇演的成功已经不需要用文字去表达了,从老师们晒黑的皮肤和学生们挥洒的汗水就可以看出。但是,成功的喜悦却冲不淡临走的悲伤。
“再见!我们的李集小学!”王嘉婷同学最后的一句,再也止不住决堤的泪水,所有人,没有了害不害羞、没有了坚不坚强,或大声,或默然地留下属于自己的不舍。
依旧拿着单反拍着那些孩子们哭着的笑脸,或许冒出了鼻涕泡,或许脸已经脏得不能看,但这就是最美的笑脸,蕴含着最纯真的悲伤,饱含着最明媚的童真,即使是哭着,也是最美、最纯的笑脸。
“别拍了!有什么好拍的!”作为通讯员和摄影师,第一次厌恶这个职业。强忍着泪水,要拍摄到自己的悲伤,我是摄影师,工作时不能有自己的主观感情,我要忠实地记录这一切,哪怕已经超出常人冷暖的底线。
支教,给我们带来的不是说这的教学环境有多艰苦,这的教学方法有多落后,这些,不需要我们去考虑。眼中看到的,只有当地居民的热心,只有孩子们的纯真,只有老师最朴素的教学,我们探究的,也是这一份最朴实的感情,所体验的也是这最纯洁的一份经历。
中国教育,缺少些什么?在教育着什么?看着离开前希望小学已经开始安上了多媒体,缺少的不是硬件,教师资源或许会有些许不足,但这绝对不是重点。短短半个月支教,漫漫十六年学习,相较一下,或许咱们的教育缺少的是一份灵魂吧。机械的重复,有标准答案的禁锢,人的自由受限太大。不论是小学还是大学,说着寓教于乐,说着德智体全面发展,当一切有了一个考核的目标,当一切为了另一个目标,这在教育上本就是不健康的。
只有身在教育才能心在教育,我学到了,我明白了,才能你懂了,你了解了,学习与教育本就是相辅相成的东西,学,不可一日无师,习,不可终身不成师。每个人对生活的体验都不同,我是摄影师,我能感受到的与我镜头中的人物所感受到的不同,我是学生,我所感受到的与我的学生所感受到的又不同,教育,教育的不仅是别人,受教育的还是自己。
因为支教,所以知教,而后治教。路漫漫,不是吾辈所能企及,愿天下众生,知教、执教、治教,至于支教,一方水土一方人,一人心中一杆秤,只觉得有益便去,随本心耳。
注:本单位文字资料请发到电子邮箱:zgbzxxw@163.com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