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城镇地方志
旧城镇,位于利辛县东北部,地处三县交界,镇政府驻地在旧城村前元村民组。东临丹凤乡和蒙城马集镇,南靠中疃镇、刘集乡,西接江集镇,北与涡阳双庙镇毗邻,是一座古城遗址。镇域面积68平方公里,辖20个村委会,136个自然村,247个村民组。总户数 12529户,共55131人。
镇人民政府驻地旧城集,以旧有古城遗址为名。旧城,古城邑。据《安徽省利辛县地名录》载:“宋初,越王钱俶 孙钱 鏐朝觐见宋太祖,归国途中,闻朝内有变,不敢回国,太祖即以此地封其为百里王,都此,不久即殁。”后人称之为旧城。原为蒙城县所辖,清末同治三年(1863年)划归涡阳县辖。民国初期设联保,1929年设旧城乡。解放后,1949年仍设乡,辖6个行政村。1952年设县辖旧城区,辖12个乡。1956年春撤销旧城区,并入江集区,旧城乡更名郑东乡。1958年划属纪伦寨公社,1959年成立旧城公社,1964年划属利辛县。1969年与盛黄公社合并设县辖旧城公社。1975年并入江集区,旧城仍设公社。1983年改称旧城乡,1992年与盛黄乡合并,改称旧城镇至今。
据《利辛县志》载:旧城古城邑,明《寿州志》:“旧城,蒙城县西北七十里”。民国《蒙城县志》:汉置梁国蒙县。”位于今利辛县东北18公里,芡河东岸。城址东西1.25公里,南北1.5公里。城址地表可采集到灰陶四分式卷云瓦当、绳纹简瓦、几何形空心砖,侧表模印菱形,方格纹砖等汉代遗物。城址外曾发现规模较大的汉砖石墓、墓葬石门,雕刻有朱雀图案及铺首街环。
千年古镇旧城地处平原,地势平坦,海拔30.2米。土质为砂礓黑土,耕作层浅,较为瘠薄。蒙张公路穿境而过,境内芡河、白洋、北凤、金沟等沟河纵横交错,农田林网、机井、水塘星罗棋布,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备。1992年以来,镇政府投入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开挖疏浚大中沟11条,总长28.9公里,完成土方68万方,打井512眼,从根本上解决了七万亩耕地的灌溉和排涝问题。
建镇后,镇党委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,以农广校为依托,通过举办农业知识讲座、下乡技术指导等途径,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培训。专门从省、市、县聘请农技专家教授前来授课,重点讲授农业科技、种养殖技术、病虫害防治等知识,切实提升农民的科学种植意识和本领。自1993年农广校创办以来,共培训学员13期,1000余人,为加快旧城及周边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在农业结构调整中,学员充分结合本地产业实际,利用所学农技知识,大力发展规模种植,形成了东部千亩蔬菜、南部千亩花生、西部千亩大葱、北部千亩棉花四个千亩区域片。为此,1997年被省政府命名为“安徽省农业科技示范乡镇”。
传统特色产品有辣萝卜、小药酒、小磨麻油、红芋、小杂粮。主要粮油作物有优质小麦、玉米、黄豆、芝麻等。主要经济作有物优质棉花、大葱、瓜类、中药材等已形成规模种植。以优质黄牛、生猪、山羊、禽类为主的养殖业已成为市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产业。
2010年旧城镇行政区划
|